【中美談判】 中美談判內幕:核心問題企硬 臨時協議僅表面修補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9/18 17:01

最後更新: 2019/09/18 18:20

分享:

分享:

中美貿易談判重啟,政圈更風傳兩國努力爭取達成臨時貿易協議。但路透社引述消息,雙方在諸如中方補貼國企、美國圍堵華為等關鍵問題上,仍各自寸步不讓;核心矛盾難解,中美就算簽署內容有限的臨時協議,也只是表面修補、無助實質紓解兩國緊張貿易關係。

路透社引述貿易專家、企業高管及兩國官員表示,貿易戰已經演變成爲一場政治和意識形態的鬥爭,影響深遠,遠超出關稅層面。

結構性問題 中國對美不讓步

但兩國貿易談判困難豈止於此,更大障礙是中國政府不太可能願意屈從美國要求,從根本上改變其經濟體制;而美國也不會收回給中國企業貼上的「國安威脅」標籤。

事實上,了解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稱,中美自5月談判破裂以來,雙方在許多分歧點上並未取得明顯進展。其中,中國方面並不願意在未來的談判中,解決對國企扶持及對國企產品補貼的問題。

至於美國則堅持繼續給華爲貼上國家安全威脅的標籤,並威脅對中國加徵新的關稅。

關稅問題上,雙方亦未有很明顯的大讓步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偉文指出,中方的底綫是,「談判的最終結果必須是取消所有關稅」,但他對談判前景並不樂觀。

中方早前雖然將少數美國產品剔出關稅清單,美方亦以中國國慶為由,將部分關稅措施延後至10月中才實施。但論者普遍認為,這些舉動只是策略性微調,中美沒有實質讓步。

華為及關稅磋商 統統未有大進展

中美之間的「信心赤字」亦令談判舉步維艱。自5月兩大經濟體的談判破裂以來,兩國都曾打破此前作出的承諾,互相公開指責。

前美國商務部官員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William Reinsch形容,「他們(中美)處於這種膠著而別扭的狀態」,「兩國領導人都削弱了談判官員的權力,誰也不能相信對方所說的話」,這令談判難有成果。

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(Larry Kudlow)6日曾警告稱,兩國之間的衝突可能需要10年才能解決。中國央行前政策顧問余永定則告訴路透社,中國不急於達成協議。這些表述,都可能預示中美談判難於短期乞談成。

責任編輯:鄧國強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